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吴秋龑:自然的幸福,幸福的自然

来源:UR2050 阅读:(41428)评论:(0) 收藏:(0)
全球化会使人类文明的蓝图变得更为宽广,但当我们憧憬一体化的同时,阶段性的碎片化却又变得何其常态。

  吴秋龑

  艺术家,策展人,设计师,空间媒介艺术事务所创建人,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院实验电影系首任教研室主任,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空间展示工作室设计导师、基础部课程主讲。长期从事新媒体艺术、空间设计、影像心理学等领域的教学,数次获优秀课程提名。获2010 新媒体国际三年展青年艺术家学院奖、2012 第六届AAC艺术中国年度青年艺术家提名、2001 筑国际建筑竞赛优秀奖、1999 中央美院一等奖学金等。创作多以现代科技与传统百戏相结合的手法将空间、光影、魔术、声音等媒介进行重构,作品涉及时空、心灵等相关主题,在欧美亚及国内多地展出及收藏;策划过近六十场影像艺术、光学艺术、公共环境艺术方向的展览,注重用媒介空间感知的方式来建构展览的整体环境;为多个艺术项目、电影节论坛的评委嘉宾、艺术总监、设计总监。

“印忆矩阵”超媒介影像环境展——吴秋龑策划

  幸福是有机而系统的协调状态

  在当今全球化拐点的大社会背景下,幸福可以说是一种有机而系统的协调状态,这种状态的建立要基于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持续作用后才会变得更具现实意义,同时随着个人价值观的成长,具有美感的思维所编织的精神世界则更容易衍生出幸福感。当然,这些人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会相对比较清晰,他们可以从国家、社会、历史、生活等诸多层面去感受幸福,从而让自己的人生观来的更厚重,更有层次。

  自然的幸福,幸福的自然

  全球化会使人类文明的蓝图变得更为宽广,但当我们憧憬一体化的同时,阶段性的碎片化却又变得何其常态。我们可以看到某种社会的深层机制正走向对往昔的一种回味,而另一部分社会的理想又正伸向民主化的远方。所以这时的幸福主题是需要面对上述这样一种背景进行探讨的。在我看来,这个主题最好是超越各种社会未来学说的独白,是一种散发着淡定与理性思考的独白。这些内心的独白终有一天会汇聚成一条或几条影响日后人生轨迹的光与彩,只是有的人的光彩持续的时间长,有的光晕夺目,有的则只能稍纵即逝。但这些都会让你的心中柔化出幸福的光影,我们姑且称之为艺术的萌动。这些萌动在现实空间里会转变成一种对于艺术事物的洞察力,其实某种带有艺术感的信息早就存在于我们这个星球文明的血液之中,是一种自然的幸福,亦或是幸福的自然。也就是说,你能不能看到幸福、感受到幸福;能不能自然而然的接近幸福、接受幸福。

“印忆矩阵”超媒介影像环境展——吴秋龑策划

  幸福感的产生和记忆有关

  我认为人的内在意识越有独立的判断,就越容易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剖析幸福的话题。个人脑海所存储的记忆法则和人的判断有关,也影响着对事物印象的深刻与否。所以说,如果要谈印象深刻的或者有幸福感的艺术场所的话,首先这个场所要在空间变化上体现出独特的气质,其次要在时间纬度上安排出共享的活力。随后用自己内心世界的能量去感受它,印证它的艺术性,最后又转化为记忆的一部分。

  我想通过两个例子来表达我对于幸福感产生的过程。第一个例子,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我对于艺术的爱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支持,他们为国、为家所付出的种种感染了我,因此我立下志向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希望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在我准备考试期间,中央美院已经从王府井校尉胡同搬到了酒仙桥无线电二厂。在我的印象中,整个校园的建筑气质充满着国家历史的厚重感,教室内外的空间与师生的艺术创作亲密接触,又不失生活气息。当时在校师生加起来共五百余人,不同专业上下年级的师生交流是一种常态。我所在的设计系融合国油版雕、欧美苏日之众长,前卫而务实,引领着全国各院校的设计教学改革。这些和我儿时的某种记忆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幸福之感油然而生。由此催生出之后我在美院教学上的系列主题,也就是“记忆”。

“印忆矩阵”超媒介影像环境展——吴秋龑策划

  记忆,顾名思义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的“自然的幸福,幸福的自然”一样,它也是我们人类族群演化成文明社会的主要因子。我在学院不同系部的课程都和记忆主题有关,比如有门空间设计的课叫“记忆博物馆”,学生要从社会、人文、科技等角度打通传统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与当下艺术的关系。这时,他们就要面对很多虚实并进的叙述问题。常规的博物馆要展示的是一个相对具体的内容,而现在要展示的是一个相对宽泛务虚的概念,这就必须要把记忆概念进行空间化转换,当然也就需要面对自我内心的梳理,也就是记忆系统的视觉化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我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自然而然派生出来的,这会让他们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更高。随着学生们的作业一点一滴的成型,我的幸福感也从一种久久回味的感触中油然而生。

  第二个例子是我去泰国支教时的经历,泰国这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众是信仰佛教的,而且他们的学校附近大都会有寺庙。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到一所特殊的学校(学生都是孤儿)和学生进行交流。八月的天空放晴,光影分明间的葱葱绿茵与简陋的校舍框住了时空,也提前框住了我的思维。孩子们很懂礼貌,见面双手合十,笑容可嘉。我发现校园的中心有一座寺庙,学生们可以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近距离感受传统寺庙教育的独特,而所有这些信息在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里也能发现端倪,那一刻的记忆是直击心灵的。

  城市的设计和幸福感的产生

  我们现代人整天忙忙碌碌,大都是为了一个阶段性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只是现代城市进程里的某一个片段,但不少人却迷失其中。追根缘由,就是因为缺少感受幸福的通路。不是没有,是自己隐藏封闭了它。很多人困在城市里尝试设计自己的人生,孰不知自己已经被城市设计了。而城市是在变化的,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不停地随之而改变。未来的城市要想良性发展就需要导入一些真正可以让其生命化的要素,这样才能让城市的规划和人类的幸福感产生更多共鸣。城市里的空间设计需要用艺术的语汇进行重新梳理,对于城市这个领域,单纯的设计方法论或者单一的艺术畅想观都只能向其一面,对艺术场所的实践推敲或许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从国家战略框架的拓展到社会文化系统的升级层面看,也许这中间确实需要民众对于幸福的认同,从而达成艺术设计的某种民主化姿态。(作者/吴秋龑)   更多相关:

  【视频】吴秋龑:空间媒介艺术

  吴秋龑:专注于空间媒介艺术的独立策展人

  吴秋龑:陈设“艺”境的超空间体验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