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产品设计

【非常笔记】中国传统植物染色之色彩简史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21093)评论:(12) 收藏:(0)
本课程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颜色、染色等材料与技艺等予以系统介绍,从而帮助学习者把握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特点与规律,为七今后更深层
  课程介绍   本课程将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颜色、染色等材料与技艺等予以系统介绍,从而帮助学习者把握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特点与规律,为其今后更深层次地从事传统色彩研究与实践活动奠定基础。以下内容节选自黄荣华所讲:《中国传统植物染色》观看完整视频请点击前往。
黄荣华,非遗传承人,国染馆馆长,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专业兼职导师。
  精彩笔记   所有色彩来自自然界,人类对色彩的认识在逐步完善。
  色彩起源   人类对染料的认识最早来源于矿石和动物的鲜血,人类衣物最早使用的纤维是麻,麻易被其他矿物、植物染色,慢慢有了染色的概念。   真正有色彩的记载从周王朝开始,周朝有了专门负责染色的部门与官职--掌染草,当时的染色主要是靛青色。   春秋时大量诗歌涉及到颜色的描写。齐鲁和楚国的蚕丝资源丰富,纺织业最为发达。
 
  中国色彩体系
  秦代《考工记》记载有传统的染色方法,秦以后开始有了中国色彩体系。有别于西方,中国的色彩运作的规律都在阴阳五行之内。色指的是黑和白二色,彩指赤青黄(即三原色),此五色构成了阴阳五行的五正色,其他调和而出的为间色,比西方的色彩理论还早两千年。
  五行说中:北玄武为黑,南朱雀为红,左白虎为白,右青龙为青,中黄龙为黄,分别对应五方位、五时、五脏、五味、五音等等,全有呼应关系,构成了整个中国阴阳五行的哲学体系,形成了灿烂的色彩文化。
 
  龙袍的讲究  
  中国以颜色代表等级,衣冠禽兽在古代并非贬义词,而是指服饰纹样上,文官为禽,武官为兽,皇帝的服色更为讲究。在秦朝,黑色为标志性颜色,汉灭秦,以五行相克之说,选用红色,红为火,以火克水。当时南北方矛盾加剧,为调和南北矛盾,刘邦将上衣下裳分为二色,上衣为黑,下裳为红。隋朝开始,将皇袍定位黄色,黄龙为中,象征统一。皇袍用柘树染色,形成柘黄色,太子着杏黄色服。到明朝后,黄色逐渐演变为明黄。影视剧中常见的黄马褂,其黄色也必须和皇帝所着黄色区分开来。
  秦汉以后,色彩的发展变化并不大,直至唐朝,中国色彩发展到高峰,唐三彩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现有的四大古代印染工艺在唐代基本成熟,唐代四缬加上手绘、刺绣,构成了唐代丰富的表现力。
 
  四大古代印染工艺
  四大古代印染工艺:蜡缬,主要发源于西南少数民族;绞缬,所有用包裹、扎捆技术的染料手法;夹缬,是将两个木板合起来将布夹在中间,染料从木板之间的空里流动染色的綁染手法;灰缬,现在的蓝印花布就是灰缬的一种,灰缬的发展与明代以后种植药斑木有关。在古代还有红印花布、绿印花布等,而现在流传下的彩印技术大多缺失。   宋代以后,原来张扬的颜色使用较少,更多的是内敛低调的色彩。当时的染织工业,长江流域明显发展快于黄河流域,南方以丝和麻为主,北方以丝和毛为主。
  元朝色彩非常单调,最有名的为元瓷青,蒙古人将青色视为民族象征。
  至元末明初,从西洋引入棉。当时的黎族纺织印染业发达,黄道婆将从海南学到的棉纺技艺带到长江流域,此后棉开始大面积种植,蓝染在此基础上盛行起来。
  明代,朱元璋想恢复汉民族的颜色,颜色逐渐丰富,但受朱元璋本人影响,主流色彩灰调偏多,整体显得朴素。明代工业化开始兴起,手工业充分发展,《天工开物》里有了传统染料的详细记载,《天水冰山禄》里记载了完整的色彩。
  清代,至康乾盛世后,大力发展经济文化,色彩较明代更为华丽。清代晚期南通的绣娘沈寿死前口述的《雪宦绣谱》记录了七百多个颜色,是我国记录颜色最全的书籍。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