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业新闻 > 行业聚焦

Flipboard红板报对话青山周平:“好建筑师”“不听话”

来源:非常设计师网 阅读:(41443)评论:(0) 收藏:(0)
青山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十二年在北京胡同的生活经历,已经把一个广岛出生的日本人变成了一个会说流利中文的“北漂”建筑师。
  当你在茫茫原野上驱车数小时,突然发现一座独自矗立在天空下的建筑时,你会有什么感觉?也许你会想:它是如何在一片苍茫大地上腾空而起的?从挖下深深的地基,浇筑地梁,到架起繁复如迷宫的钢筋结构,再以木、石、土之血肉浇灌出一座有思想、有个性的建筑,经过了多久,它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它的内里隐藏了什么?
  建筑如人,人如建筑。第一眼看见的,都是外表。见到建筑师青山周平的那一瞬,你也许会被他温顺朗润的外表所迷惑,走进这栋“建筑”,你的感觉会随着他的“内部结构”慢慢发生变化——一座传统日式建筑的既定印象会被打破,你会看到宋代木质房屋的朴拙,中国山水画里人被自然映衬出的谦卑,西方石砌大教堂的耿直硬气,以及一种西班牙高迪派建筑里蕴含的奇思妙想。   青山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十二年在北京胡同的生活经历,已经把一个广岛出生的日本人变成了一个会说流利中文的“北漂”建筑师。他熟悉胡同里的一草一木,习惯每天下班和光着膀子乘凉的大爷点头示意,被山城重庆老巷子里堪称“魔幻”的生活空间吸引。在参加了上海卫视的《梦想改造家》节目之后,他成了许多观众熟知的唯一一个日籍建筑师。   虽然青山觉得自己不算典型的日本男性,但在他的身上,你会发现大多数日本人都有的特征:注重细节,对自然界的美有敏锐感受力,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比如,他会注意到胡同里的阳光与屋顶形成的微妙角度;他会在释迦摩尼诞生地--尼泊尔的蓝毗尼里感受到人和虫子、树木、石头的融合。他的视角永远向外,看建筑物时,他看到的是人创造的“自然”。   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在》里,每一章节均以四季变换为名:“夕雾”、“常夏”、“松风”、”杨桐“...因为在日本人眼中,对自然的感受力是评判一个人气质和品格的试纸。只有在日本,“赏樱”才会从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变成举国瞩目的庆典。对自然的爱这一点,在青山周平身上留下的痕迹最深。这也是青山在做一栋建筑——不管是改造一座破旧的胡同房,还是打造未来年轻的“家”时——永远不曾缺位的自然观。   融入自然,融入城市,这是青山周平眼中理想的“家”的样子。   在买房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梦的中国当代,人们如何保持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如何在紧张的工作高压下仍然保有对“美”的敏感和欣赏力?Flipboard 红板报邀请日籍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一起探讨未来理想品质的生活。   访谈实录:   F=Flipboard红板报   Q=青山周平   青山周平:北京的胡同和重庆的老巷子保留了人的生活空间和速度   F:您是极少数参与改变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外籍建筑师,也在胡同里住了很多年,在日本的大城市有类似胡同的生活方式吗?   Q:胡同是北京的一个比较独特的生活方式。虽然它的外在形态比较独特,比如坡顶、红门、回廊等等,但是我在乎的是它背后的生活状态。 简单一点说,胡同的特点是生活的开放性。个体的生活空间是很小的,但是外面有各种各样的共享空间。比如院子、胡同。胡同不仅是交通空间,也是生活空间,很多人在外面吃饭、聊天。所以他们的生活延伸到城市,城市就是他们的家。家和城市结合在一起。这个是我觉得比较有趣的特点。这个特点很多地方都有。北京、日本、欧洲都有。   重庆也是很有特点的城市。重庆地形很有特点,骑车子只能从山路上下去,但是人可以从楼梯下来,山城的老巷子台阶很窄,只有人可以过,汽车没有办法过去,所以保留了人的尺度和速度,这个地方就变成了人的生活空间。北京的胡同也一样,因为比较窄,车子没办法过去,所以这个地方就保留了人的速度。   日本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有很多山,平原很少。那么小的国土里,人可以居住、种植的土地很少。而日本几乎是单一民族的国家,有1.3亿人口,人口密度非常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大家彼此都了解对方。这种环境利弊都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家庭之间人的距离关系太近的话,一个人就不能做很出格、很奇怪的事情。这也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特点。   F:在日本各地的住宅类建筑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种?   Q:京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京都和别的城市都不一样,因为它学习的是西安的城市规划。这样的城市在日本只有两个,一个是京都,一个是奈良。   京都的街道是很有趣的。古时候,京都居民赋税是根据房屋的门脸占街道的宽度来赋税的。如果你的门脸很大,赋税就很多,门脸很小的话,赋税就少。所以京都的房子都很窄,很深,每一家后面都有一个院子,院子里的风景很漂亮。而且,京都居民会在门脸那里开一个店面卖东西,所以京都的房子一方面通过店面和城市有了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院子和自然有了关系。 而我们现在的房子和城市、自然之间越来越没有关系了,只成了一个私密的空间,城市和家越来越分开。所以我们去京都,能看到以前的城市、家和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青山周平:我作为建筑师的工作就是不听业主的,风水里有科学道理   F:您在工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设计理念和实际相冲突的情况?   Q:完全冲突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因为我是专业的,既然他付钱让我来做这个项目,就会比较尊重我的想法。工期反而是比较头疼的,尤其是商业项目,时间比较严格,有开业时间限制,必须在某个时间点完成,这个时候就比较难。   而且,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不听他说的。因为他说的是他的既有观念和想象力里有的,但是他表达的并不一定是他想要的东西。 所以一般来讲,我第一次和我的业主开会的时候,他会说很多他的要求,大部分我都不听。我要抓住的是他没有办法通过语言表达的感觉和氛围。很多时候我不听他说的,但是结果是对他好的。   F:在中国,自古以来房屋就非常讲究地形和风水,您怎么看建筑中涉及的风水 的问题?你相信风水吗?   Q:首先日本没有风水的概念。但是我认为在“风水”中,很多东西其实是比较科学的,是古代人通过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一些有关房屋角度和结构的经验。 但是时代在变化,城市的环境也在变化,以前有道理的东西,现在就并不一定有道理了。比如北京的选址,在古代来看是非常好的,但是现在由于有了雾霾,污染来了排不出去,就不一定是好的选址了。而且对于经济来说,沿海城市贸易更发达,北京在这一点上就不占优势。所以自然环境、经济条件都改变了,“风水”的说法也就不再成立了。   F:在中国的传统建筑设计观念中,您最欣赏、推崇的是什么?   Q:我觉得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举个例子,以前在大学里学过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但是没有直接的感受,直到我住进四合院,才发现了许多微妙的东西。比如说,胡同的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夏天,胡同里的树有浓密的树叶,能够防止太阳光直射;到了冬天,叶子掉光了,阳光就能直接照进房间里。四合院屋檐的倾斜度和太阳照射的角度其实很微妙。我觉得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   F:中国哪座城市的建筑给您印象最深?   Q:重庆,苏州,乌镇。乌镇很美,但是它已经成了一个没有人生活在其中的地方,像一个博物馆,这也是建筑师需要反思的地方,如果乌镇能够通过自然、实际的方式保留下来就好了,但是现在只能通过商业、旅游来维持城市的原貌。   青山周平:中国全国各地都有“奇怪”的年轻人想做奇怪的事   F:在原研哉策划《理想家2025》这本书中,您提出了“四百盒子城市社区”这个构想。这个构想非常超前,还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这个计划是怎么想出来的?为什么是四百个盒子?   Q:这个“理想家”项目首先是从日本建筑界发起的,在日本举行了两次展览。如果顺利的话,明年会在中国有一次大的展览。我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考虑的首先是“共享”的概念,以及城市年轻人未来的生活状态。 现在年轻人住的房子越来越小,以前是七八十平米,现在是六十平米,三十平米,甚至深圳那种六平米的房子。这是一个趋势。年轻人的房子越来越小,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按原来两室一厅的房子来考虑现在的空间。所以我们要思考新的居住空间的趋势。   此外,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一个人”了。在城市里,我们都是“我、我、我”这样的个体。新的时代,我们能够如何连接每个个体,把“我、我、我”变成“我们”?这个是我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做了这个盒子的社区。   这本来只是一个概念,我没想到能这么快落地。我觉得现在中国比较有趣的是,全国各地都有许多有奇思妙想的年轻人,想做有意思的事,而且他们有能力去做。 一个福建的年轻人希望在泉州做这个“四百盒子”的社区。泉州现在有850万人,城市的成本比较低,年轻人可以做一些有风险、不太成熟但是有趣的事。他找到我,我们在泉州找到了一块地,准备实施这个方案。我们准备做四十个“盒子”。在其他国家和其他城市,人们从没有住在“盒子”里,但是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找到四十个“奇怪”的年轻人,尝试一种新的居住方式,应该是很容易的。   F:如今科技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一些3D打印和AI技术已运用到建筑中,您认为AI会颠覆建筑设计吗?   Q:AI会改变很多东西,从自动驾驶来说,AI会淘汰司机这个行业,但是不会淘汰我们周末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出去玩的生活方式。以前我们要做所有的事,但AI出现之后,我们会逐渐明确人到底需要做的是什么,以及人到底是什么。   建筑设计行业也是一样。一部分的建筑设计会被AI淘汰,比如大的住宅小区的容积率、价格、楼间距的计算,AI会比人还好还快地作出更好的方案。但是建筑师的感性、爱、思想的部分不会被淘汰。   青山周平:我们未来建筑物的功能会越来越模糊   F:您认为未来的建筑趋势是什么样的?现在越来越趋同的建筑风格会不会限制建筑师的创新?   Q:很多建筑师现在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超越原来的思维方式。二十世纪初的建筑思维方式是学机械、汽车、工业品,功能即外观,把所有的装饰和没必要的东西拿掉。这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思维方式。但是我们越来越觉得,这种建筑风格没有建立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   从设计风格来说,现在的趋势是建筑物的功能越来越模糊,以前,用一个名词就可以概括建筑,比如我在做一个博物馆,一座医院,一座咖啡厅;但是现在一座建筑物可以有多重功能,它可以同时是一座学校,一座图书馆以及一个咖啡厅。有点像是诚品书店,它既是一个书店也是一个购物中心。“分类”是上个时代的东西,我们的空间成了一个模糊的东西。我们在寻找新的关系。这可能是现在的一个设计趋势。   F:建筑师的审美和一般人的审美应该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您如何定义“好看”?   Q:如果“好看”是包含很多内涵的,那么做这种“好看”的东西就是不容易做到的。单纯的“好看”只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小部分。   F:从业十二年,您自己最满意的建筑作品是哪一个?   Q:应该是去年做的灯市口改造项目。   青山周平:日本人家庭关系淡漠注重面子,中国人只相信家里人   F:您的中文这么好,是怎么学的?   Q:我在中国生活了十二年。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了十几年,语言就自然学会了。我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F:您有没有宗教信仰?   Q:我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是佛教的。我去过释迦摩尼出生的地方。那是尼泊尔的一个很小的村落。我也去过耶路撒冷,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的地方。但是佛教诞生之地给我的感觉很不一样。   那就是一个很小的村落。但是在这个地方,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平等相处。从很小的虫子,到动物,到人,是很多很多生命在一起融合的感觉。但是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发源地,只有人,沙漠,天空,你会觉得人是独立于环境之外的“一个人”。这种环境和尼泊尔那种环境出身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在尼泊尔的各种生命一起生活的环境里,你会觉得你不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你和虫子、树是一样的。我会在虫子、小石头里找到一种生,一种佛。 这是我在尼泊尔那个地方生活几天感受到的事情。   F:您的建筑设计改造理念里,可以看出您很重视“家”的观念。日本男性是不是普遍注重家庭,有强烈的家庭观和责任感?   Q:日本男性并不顾家。日本家庭的关系比中国淡很多,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的没有中国浓。我觉得这有距离的关系。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家人之间离得比较远,要聚在一起很不容易,所以心理连接上反而很亲密。但是日本国土小,想见面很容易,所以反而疏于联系。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人太多了,你很难相信外人,但是家里的人是可以绝对信任的;而在日本社会,因为人口密集,大家都彼此认识,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想什么,要什么,所以家庭和外界的界限不是那么明确。   所以,一般来说,中国人对家里人特别好,对外面的人相对冷漠;而日本是反过来的,对家里的人冷漠一些,对外面的人特别好。因为非常注重面子。   F:Flipboard红板报里有很多高质量设计相关的阅读主题,能推荐几个您最近在关注的主题吗?   Q:智能家居是我现在比较关注的。   F:红板报给您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Q:我感觉Flipboard改变了很多。我很喜欢在ipad上看Flipboard。现在要再熟悉一下。挺好的。(笑)。   红沙发专访是一档对话栏目,嘉宾是来自不同领域的Flipboard超级粉丝。让我们畅所欲言,一起聆听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故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侵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3210542184@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